Instagram

如何利用IG stories獲得更多追蹤者和顧客+如何使用IG推廣Medium

June 1, 2020

別自認「廢老」,不玩IG,你不是不想玩IG,而是不懂玩IG,也不知從何入手罷了!

很多利用IG宣傳自己小生意的朋友,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覺得不願在Stories裡分享和自己生活有關的事,不願展現自己個人化的一面,覺得這樣很尷尬。

的確,在Ig stories上展現自己個人化的一面,往往要求老闆踏出舒適圈,畢竟自己平時和別人的話題就是自己的生意、自己產品、自己公司提供的服務等等。

很多香港中小企的老闆或者自由工作者也不習慣在別人展現自己相對個人化(personal)的一面。再加上我們身處華人社會,較多人擁有內斂性格,很多人並不習慣談論自己。

但在現今市場,個人化品牌已成趨勢。你試想想,你會願意追蹤一個你喜愛的KOL的IG account,還是百佳惠康的IG account呢?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因為KOL較容易引起你個人化喜愛的情感,而百佳和惠康卻只是一間公司(another company)。

個人品牌,對於小生意老闆來說,在於理論上每人都可經營,無須花費巨額金錢。但是,是不是在IG story上隨便說些什麼生活裏發生的事,就能達到為自己個人品牌宣傳的作用呢?

不是的,因為你在IG Stories裏分享的生活片段,必須也要和你提供的服務和售賣的貨品有關,才能有效建立品牌。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IG story類型,可供大家參考。

Photo by geo uc on Unsplash

Behind the scenes (BTS)

就算BTS,也有幾種做法。

最簡單的當然是照相,影一幅自己在電腦面前工作的相片,又或者在工作桌上坐下拍一張自拍照,告訴別人現在你正在做什麼。

比較有趣的做法,是利用Instagram的姊妹App Hyperlapse,快鏡拍攝自己工作。例如你是一個家居整理服務的提供者,你可以拍攝自己快速整理自己的衣櫃,這種影片幾治癒又有趣,很多人也愛看。

香港人對BTS的認識很膚淺,只覺得,在書桌面前影一幅相,告訴別人自己正在做什麼,就是BTS了。事實上,不只是在工作時間,即使你到健身室健身,你也可以拍攝自己做30下sit up的Time Lapse,因為你正在告訴你的顧客,你努力保持健康,這樣才有健康的身體工作和向他們服務。

沒有顧客會喜歡他們光顧的公司老闆是一個生活不健康的人。

把這個道理推而廣之,即使你是無論你是任何行業的朋友,你也可以在IG Stories上分享你工作前工作後吃了什麼東西,因為你正在告訴你的顧客,你怎樣補充體力,好讓你工作時能全力以赴,服務他們。

興趣

或許你會覺得要在IG story上分享個人化的內容會讓你的私隱得不到保障,但事實上,你無須分享私隱度高的內容。你可以既在IG story上post個人化的內容,又保存安全感。

許多人都擁有自己的興趣。(如果你暫時沒有自己的興趣,你必須要找到,不然別人只會覺得你是嘅悶蛋!)相信即使陌生人問你的興趣是什麼,你也不會介意告訴他,你的興趣是看電影;或是看劇集;或是音樂;或是煮食;或是品嚐咖啡;或是品酒;或是爬山;或是運動;或是集郵;或是插花。

選定數個(8–10個也不過份)你喜歡的興趣範疇,在IG story上分享。

既然是興趣,好處就是你幾乎每天也會做這件事。既然是這樣,你就可以在IG story上每天分享你今天飲過的咖啡、你今天做過的運動、你今天爬過的山、你今天品過的酒。

也許你會想,這些和這些資料和我提供的貨品和服務有什麼關係啊?

但我可以告訴你,如果你要觀眾喜歡你和追隨你,首先就要成為一個他們喜歡的人。假如你得不到觀眾的喜歡,他們為什麼要向你購買貨品或服務呢?

如果你是一個珠寶商,而你在IG story只談論珠寶,我感覺你只想向我售賣產品,你從沒向我提供過任何產品以外的資訊,你也沒有向我提供過價值,讓我提高生活品味,見識更廣。

那我怎麼會喜歡上你,和希望向您購買產品呢?

家人、同事和朋友

如果有留意政客競選時採用的策略,你會明白一個政治任務身邊各人物的重要性。

特朗普競選的時候大家留意的是特朗普的妻子和女兒;奧巴馬競選時,大家留意的是米歇爾;甚至香港的林鄭月娥、梁振英和唐英年,他們的伴侶形象對於選民,哦,不是,是市民,是否喜歡他們,也有很大影響。

同樣地假設你要建立一個個人品牌,不妨在可行的範圍裡,在IG story上談論你的家人。因為每個人也有家庭,家庭是很容易能引起共鳴的話題。

舉我自己為例子,我更加應該談論我的家人和我的男朋友。因為我的男朋友就是我的生意夥伴;而我的爸爸和我一樣,是一個英文老師。當我談論他們的時候,我的觀眾會更認識我的生意,也會更信任我,因為我和他們分享較為私密(intimate)的一面。

講到談論家人,要談論小孩怎麼辦呢?許多父母都會不喜歡把小孩放在IG上。但我會說,假如你的小孩是10歲,你不是可以分享他嬰兒時候的照片嗎?分享他嬰兒時候的照片,分享你對他的愛,不會讓全世界看見他的樣貌,也就能保障了你們的私隱,同時展示較個人化的一面給觀眾了。

有時候,當你渴望嗰日建立個人品牌是,這件事如何困難,你也會想辦法完成;當你不夠渴望,沒有那團火,這件事情多麼容易,你也會想藉口不做的。

寵物

許多人喜歡寵物,寵物可愛、惹人憐惜。相信各位毛孩的主人也不會再介意在IG Stories談論自己的寵物。

但設計,貓狗本身是可愛;但攝影時亦切忌缺乏心思,馬虎的拍了一張貓貓的相片,就放在IGStories裏,別人不會特別感到興趣,畢竟這世界上有那麼多有趣的內容(有Netflix,有Youtube),如果你的內容不夠有趣,觀眾很容易就會skip到後面的story去。

即使是拍攝可愛的貓貓狗狗,也有拍攝貓狗的技巧要注意,例如通常在人的角度拍攝貓狗,會比較不雅觀;狗主貓主反而應該放下身段,從貓貓狗狗平起平坐的角度、平向的影響貓貓狗狗。這樣做,往往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這樣,觀眾很快就會對你的IG story感到厭倦,當他們不看你的IG story, Instagram也就會把你的IG story調到後方,令觀眾以後更難會看見你的Stories。

你不可以只用「為更新而更新」的心態去玩IG story,而完全不思考內容的趣味性。

即使拍攝貓狗的時候,也可以加入講故事的元素,例如你可以在影片中暫時,貓狗想吃零食,但是他們能否達到你的要求,得到零食獎賞呢?

加入故事元素和懸疑感,你的IG Stories就會有趣很多。

最佳例子:

Posted by Romana Khan on Friday, 10 April 2020

結語

最後,有技巧地在IG story上和你的觀眾溝通,從而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知易行難。我以前也是抱着為玩而玩的心態,不懂如何吸引觀眾的眼球。

但我還是每天堅持下來,後來開始掌握到方向,才享受用IG的習慣。

說到最尾,恆常更新(consistency)還是最重要的。

你必須最好能夠保持着每天更新IG Stories三至四次的習慣,因為你只有每天更新,透過不斷的試錯(trial and error),才能知道你的觀眾喜歡的究竟是什麼,不喜歡的是什麼(畢竟不同人的目標顧客aka觀眾也是不同的啊)。不要忘記,你大量的生產內容後,你就能透過數據看見觀眾的喜歡的是什麼,不喜歡的又是什麼,到時候你就更能夠因勢利導,做觀眾喜歡看的內容。

IG + Medium

我自己作為Medium上的作者,我有「獨家」使用ig的方法,也吸引了許多IG用家開始使用Medium和看我的文章。

方法很簡單,就是把Medium上的文章cap了screen,放在IG story給觀眾看。

我會告訴他們,如果他們對文章有興趣,可以向我透過DM/PM(台灣叫pm;香港和英美比較說DM)索取連結。

事實證明,許多觀眾也會在DM問我索取連結,因為在IG story看文章比較難,文章也需要時間消化。

這樣做,一邊可以推廣medium(就正如 砸界觀察 Marginal Observers之前估計過,香港用戶很可能只有二至三千人,我們要做大個餅啊!),

Photo by Kate Torline on Unsplash

一邊又可以吸引對我的內容有興趣的觀眾,和我透過DM溝通,當我和觀眾在DM上多溝通後, Instagram的演算法就會把我們的互動記錄在案,知道我和這位觀眾之間有頻繁的互動紀錄, Instagram就會用力把我的Post推給這位觀眾看。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Leave a Reply